机场行业价值分析,看这篇就够了
目录
1. 机场行业百科
1.1 中国机场行业收入
1.2机场分布情况及旅客吞吐量分布
2. 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
2.1 盈利框架图
2.2 定价机制
3. 机场行业估值
3.1 机场行业估值
4. 未来行业展望
5. 资料来源
1. 机场行业百科
1.1 中国机场行业收入
1.2机场分布情况及旅客吞吐量分布
我国旅客吞吐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机场数量较多,且多为大型机场。我国西部地区土地广袤,地面交通不便,故小型机场众多。其中很多机场为军用改民用或是只运营小型飞机。
虽然我国机场众多,但主要的旅客吞吐量基本集中在二十几个千万级的机场里,这二十几个机场的吞吐量占到我国机场旅客总量的70%左右。我国上市机场基本都是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国际机场。如首都机场,白云机场,浦东与虹桥机场(上海两机场加总后旅客吞吐量约8300万,与北京首都机场处于同一量级)等。
2. 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
2.1 盈利框架图
航空类业务分析核心三要素:
单机收入——收费标准确定,故特定类型飞机只需考虑航线类型与乘客数量
起降架次——与航空业的需求以及全球经济形式密切相关
固定成本——与资本开支相关
主要为旅客服务费用,飞机起降费用以及机场费收入,皆为直接向航空公司收取的项目,一定程度反映在机票票价上。成本方面,以首都机场为例,其成本主要来自于五大块,分别为:折旧摊销,修理维护,水电,人工以及安保。首都机场的人工成本占比是几大上市机场中最低的,而广州机场与浦东机场的人工成本都达到总成本的1/3左右。其原因在于首都机场基本采用了全外包的经营模式,只保留了机场核心业务,节约了很多的人工成本。而广州机场之前几年保留了大量的辅助业务,如地面运输、安检、加工修配业务等,导致人员成本较高,占比最高时甚至达到总成本的四成以上。北京首都机场对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的做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且提高外包业务的专业化程度,是值得推荐的运营模式。广州机场这两年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也显着减少了人工成本的占比。
其次,航空类收入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旅客人数,飞机起降架次等与航空业景气程度直接挂钩的指标。
2、行业政策影响。如2013年首都机场飞机起降及相关收费大涨9%左右,远高于其他项目涨幅,原因就是右边注释中的“内航外线收费并轨”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对内地航空公司国际与港澳航线的收费进行提价。(本来相比外航外线享受六折优惠)从而获得了更多收入。
我国机场主要业务在国内航线,但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等大型国际机场则有大量的国际航班,其收入占比不可小觑。关注国际航班的原因主要因为,在飞机起降等费率上,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有较大差别。国内航班在飞机起降等费用上受到国家政策的较大优惠,所以国际航班起降比例高的国际机场相比完全以国内航线起降为主的中小机场更高的利润率。我国飞港澳地区的航班大多为内航,在内航外线并轨之前,其费率类似于内航内线,并轨之后则与外航外线一致。从浦东机场与首都机场来看,航空类业务收入,占比一般略多。而我国两大机场的非航空业务占比都达到了40%以上,也是机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非航空类业务中,零售,广告,以及场地及设备的租金都占到了较大的比重
2.2 定价机制
国内航班,特别是小型飞机的起降相比国外明显要低许多,安检与服务方面的费用也仅为国外航班的一半左右。一方面,国际航班业务成本在很多方面的确高于国内航班,另一方面,这也是国家对于我国内航内线的优惠政策
3. 机场行业估值
3.1 机场行业估值
4. 未来行业展望
在我国机场具备天然垄断性:1)机场具有天然的区域垄断性,机场新建有严格的行政审批链条,因此在一定区域内,没有竞争对手;2)机场规模难复制,机场发展定位取决于国家战略,不同定位机的适配资源重合性较低,一般机场不具备追赶枢纽机场的可能。机场发展速度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枢纽机场容易诞生于两个地方:发达城市群和区域核心城市。因此可以判断,机场长期发展的天花板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持续建设的枢纽机场具备长期价值: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仍然处于持续扩建时期,根据规划:上海机场将启动浦东机场 T3航站楼建设并与新建高铁站相连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白云机场将启动 T3航站楼和第四第五跑道建设;深圳机场将启动三跑道建设和 T4航站楼工程。上述项目建成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场设计吞吐量上限,打开机场长期成长空间。
国内需求主导机场业务恢复:2 月份疫情爆发导致机场业务量迅速下降,此后机场业务回暖进入分化阶段:国内需求复苏成为机场吞吐量回升的主要驱动,深圳机场国内公商务需求较强,恢复速度较快。白云机场驻场航空公司“国际转国内”运力调整较快,换季后旅客吞吐量持续改善。国际航线受政策限制,短期回暖较难,上海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占比最高,因此吞吐量恢复较慢。国内需求进一步回暖,有效支撑 2021 年一季度机场业绩回暖;若疫苗研发成功,国际航线市场将有望快速修复,机场迎来全面复苏。
作者:资产信息网